您现在位置 : 腾冲文明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要闻播报

腾冲人亮相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向全世界讲述司莫拉故事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源:腾冲文明网
【字体大小:
  7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6位民族工作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工作实际与中外记者进行交流。
  出席见面会的6位民族领域代表中有一位腾冲人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赵家清。
 
  “我所在的村是一个佤族群众聚居的村,11年前,我抱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想法,回村通过竞选,当上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全村落后的现状,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团结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相继完成扶贫安居、道路建设等工程。通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他将群众团结起来、产业集聚起来、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起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实现了强村富民。在他的带领下,三家村中寨从“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3A级景区,昔日贫困村变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赵家清与现场的中外记者分享了三家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积累的经验,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同志立足实际、凝心聚力,以党建为统领,聚力脱贫攻坚。紧紧围绕抓强党建促脱贫,着眼于脱贫攻坚战中的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谋划和带动示范引领等重点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提前筛选行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以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按分片到组、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注重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步推进和相互协调,实现贫困村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脱贫致富和定位转型。
  2019年三家村中寨佤族自然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作为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中寨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民族、产业优势。对此,赵家清与村“两委”班子通过积极争取,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大力关心支持下,争取到民族文化示范村、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1700余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建设了景观基础设施,打造出了融合地方民族特色、自然景观、秘境探险为一体的“司莫拉”佤族风情园,以旅游发展促进贫困户就业和增收。
  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关键是打牢群众的思想基础,特别是要激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感恩意识。他带领群众,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少数民族乡贤、致富带头人、光荣脱贫户等为主体的“乡村主播”宣讲小分队,开设司莫拉民族文化讲堂,通过火塘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与佤族群众一起谈变化、讲未来,算发展账、收入账,引导佤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举办厨艺、茶艺、电工、种养殖等技能培训,提升各族群众的职业技能,促进各民族经济、技艺上交流和融合。同时他带领佤族群众组建了一支佤族歌舞队伍,与其他民族文艺队进行联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现场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请问各位代表,对这个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主线是怎么看待的?是如何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谢谢。 
  赵家清:
  我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中国各民族是一家人,各民族之间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我们更要守护好、建设好边疆。比如,我们村以前是看寨不像寨、茅草围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村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2019年,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收入,还跟村民有了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接下来,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决心,把我们幸福的司莫拉佤族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幸福。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赵家清同志。我们知道,现在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请问您所在的地区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谢谢。
  赵家清: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在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中,首先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是围绕着一产、二产、三产三个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就像我们的一产,因为我们那个地方是个山区,土地比较贫瘠,我们把以前传统农户种植的一些碎片化的种植扭转过来,让我们的村民变股民,这样就能就近务工,年底还能分红。我们的二产,是把以前很多老人流传下来的一些手工艺,比如根雕、竹编,还有刺绣等,把这些重新挖掘出来,让我们村民在家就能做一些小手工艺,做成伴手礼,推向市场。三产就是围绕着现在一些环境优势、自然优势、民族优势、交通优势等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户在家里就开了农家乐、民宿、小作坊,或者制作售卖一些土特产。我们把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起来,让村民们更加富裕、更加幸福。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这个问题也跟脱贫攻坚有关,提给鲍亚利和赵家清、格桑卓嘎三位基层书记。这三位长期担任党的基层组织书记,所在地区这些年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请三位基层书记谈一谈各自所在地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还有国家有哪些好的政策让当地民众受益?谢谢。
  赵家清:
  谢谢提问。当时我们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我们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很多心酸和泪水,也有很多付出。比如,以前我们的道路都是土路、泥巴路,山区的生活都是人背马驼,还有我们的住房,刚才两位也说了,我们那里也是有茅草房,在十年前还有篱笆房,是围起来的。还有我们的产业,当时每个农户家都是种一亩、两亩多,一些零星化的产业。养殖每家都只是养几只鸡、养几头猪,零星化的养殖。农村当时的环境也是脏乱差。
在脱贫攻坚当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我们迎来了系列项目。比如,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安居工程、电力改造、新农村建设,还有厕所革命等系列项目。现在,我们村建设的非常美丽,发展乡村旅游,每家农户都是干干净净的,就像我们本地说的“五最美”,每家都是“最美庭院、最美巷道、最美家园、最美街道、最美村庄”。我们村里已经建设了文化广场,有文艺队,有我们民族文化陈列馆等等。我们村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开设农家乐、民宿、陈列馆等,以前在外面务工的一些村民都回到家里来发展,也很好的解决了以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农村隔代教育等问题。我们的脱贫攻坚感受很深,收获很大。谢谢。 
责任编辑:尚艳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